拜年禁忌:这6件事千万别做! - 运势先知
运势先知 首页 民间禁忌 查看内容

拜年禁忌:这6件事千万别做!

2023-1-2 21:07|运势先知

  春节在中国是最重要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提前就准备好年货。从大年初一开始,人们要挨家挨户拜年,基本上到大年初六才会结束。过年拜年也有很多讲究的,下面看看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那些说法都有什么吧!

01

宜穿新衣服


  拜年穿新衣的习俗,始于宋而盛于明。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载:“正月朔日,为之元旦。民男女,皆鲜服往来拜节。”

  穿新衣,戴新帽子,换新鞋,寓意万象更新,新年新气象!

  老人讲,拜年时戴一顶簇新的红帽子,新的一年都会“鸿运当头”。

  尤其是在正月初一这天,即使平时穿得再不讲究的人,也会把衣服换新。

  穿旧衣,则意味着一年到头都是粗衣烂衫、灰头土脸的样子。

  为了讨个吉利,也为了让自己有个好心情,大家都要穿上新衣服。

02

宜发压岁钱


  过年给孩子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

  长辈则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发给晚辈。

  在民间,关于压岁钱的来由,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

  据说古时候有个妖怪,名字叫“祟”。

  “祟”从每年除夕来到人间,到处祸害小孩。

  于是人们就在除夕夜里点亮灯火,通宵不睡。

  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用来“压祟”,谐音“压岁”。

  得到压岁钱的孩子,就可以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

  若有妖魔鬼怪想要伤害孩子,这些钱便可以贿赂它们,从而使孩子们逢凶化吉。

  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祝愿,希望下一代茁壮成长、健康平安。

03

宜说吉祥话


  俗话说:“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

  拜年时,应该逢人就说吉祥话。

  见了老人夸身体硬朗、气色好;

  见了孩子夸聪明、懂事;

  见了小伙夸事业,见了姑娘夸漂亮。

  多谈谈这一年里快乐的事情,少提些抱怨牢骚的话题。

  家长里短少过问,玩笑调侃适可而止,为的是大家都开心。

04

忌不看时间


  拜年,首先要讲究的就是时间。

  大年三十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一般不愿外人打扰。

  无论是来说话、串门或者送节礼,都会干扰家庭欢乐的气氛。

  所以,除夕夜登门拜年是非常不礼貌的。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

  赤狗遇之不祥,所以人们一般在这天足不出,以免遇上凶煞。

  因此这天不宜外出,更不宜拜年,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家都不可以。

  大年初四,是迎接灶王爷回人间的日子。

  灶王爷回家后要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不宜外出拜年。

  除了这三个日子,其他时间都是拜年的好时候。

05

忌不分场合


  清代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苏州人拜年的情景。

  文中记载:“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调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从古至今,拜年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也有序可依:

  先拜尊长,再拜亲友,后拜邻里。

  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

  有的是同学、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

  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拜年时最忌讳不分场合地乱拜一通。

  譬如大年初一清早登门,别人还没睡醒,就强行拜年。

  因拜年而催人起床,意味着对方整年都要在人催促下做事。

  若在对方未起身时便拜,则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卧病。

06

忌空手上门


  上门拜年时,最忌讳空手。

  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

  不求见面唯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

  空手上门,意味着对主人家不尊重,是不通人情世故的表现。

  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送礼的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

  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

  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礼单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

  拜年送礼时,礼物的数目也有讲究。

  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为不吉。

  以上这六个禁忌你都知道了吗?在大年初一拜年的时候,这些禁忌要谨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选自网络,出于分享之目的,内容仅供参考及娱乐,切勿较真,请自行理性认识,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Email:yunshixianzh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