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凡遇到结婚、建房等一些重大事情的时候,多数人都会选择一个好的日子“黄道吉日”。虽然日子并不可能和所办的事情有太大的关系,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人们趋吉避凶的一种心理暗示,毕竟在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很多和日子有关的说法。 俗话说“出门办大事,勿用四绝四离日”这是啥意思?什么是四绝、四离日呢?分别指的是哪几天? 说起“四绝日、四离日”,它和二十四节气是分不开的。二十四个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的天文气象变化规律而定的。它不但是反映气候特点的节令,同时对农时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在我国秦汉时代就已定了下来,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十五天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正好是一年的四季的气候反映,彼此循环。 在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中,每个季节的第一个节气分别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人们也称为“四立日”。之所以为“四立”也就是一个季节的开始。 按照五行属性及阴阳学说,立春属木,立春以后木旺而水则绝,意味着新的轮回的开始,万物复苏,一切更生。 立夏后火旺则木绝,意味着春天结束,夏天开始,万物开始进入旺盛生长的季节。 立秋后金旺则火就绝,意味着秋天开始的转折点,不管是整个自然环境还是万物都逐渐开始弱化、减少,从茂盛转向成熟或者萧索。 立冬后水旺则金就绝,表示进入了冬季,“冬”有终之意,意味着万物开始收敛,进入了休养生息、收藏的时候。 古人认为,立春已至,万物复苏,寒冬已绝;立夏已至,春天绝;立秋至夏天绝,立冬已至,天气渐凉,金秋绝。因此,古人就把这“四立日”的前一日称之为“四绝日”。也就是说,“四绝日”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每个节气的前一天,一共四天。 在春夏秋冬四季中,每个季节的中间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人们认为,这四个节气分别是季节即将转化的一个转折点,《玉门经》中说:“离者,阴阳分至前一辰也”。也就是说在这四个转折点的前一天,已经有了分离的意思。 意思就是说,春分前一日已开始产生了夏天的味道,春天要即将离去;夏至前一日开始产生了秋天的味道,夏天要即将离去,秋分前一日开始产生了冬天的味道,秋天要即将离去,到了冬至前一日开始产生了春天的味道,冬天要即将离去,因此,人们便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个节气的前一天称为“四离日”,一共也是四天。 古人认为,“四绝日”、“四离日”,这八天的每一天都是气候的一个转折点,宇宙气场处于混沌未开的状态,都不能让五行之气顺利流通。因此,便将“四绝日、四离日”和人们办重大事情联系在了一起,称“四绝日、四离日”都是不吉利的日子。所以,在民间的传统习俗中,也就有了,“四绝日、四离日”不宜结婚嫁娶、不宜搬家入宅、不宜开工奠基建房等等的说法。 这也是人们的一种俗信,毕竟人们都希望趋吉避凶,既然俗话有此一说,出门办重大事情时计较一点也好。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选自网络,出于分享之目的,内容仅供参考及娱乐,切勿较真,请自行理性认识,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Email:yunshixianzh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