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3大习俗和4个禁忌 - 运势先知
运势先知 首页 民间禁忌 查看内容

清明节的3大习俗和4个禁忌

2023-3-28 22:02|运势先知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是将人文和自然完美结合的节气。它不仅标志着物候的变化,而且还是中华民族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传春祭祀日子。
  所以,自古以来我国人们对于清明节是非常重视的,而越是重要的日子,在民间就有很多的习俗和禁忌,其中清明节期间也是如此。在农村里就流传着过清明的3个习俗和4个禁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清明节的由来
  据史料记载,清明节大约开始于周代,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在唐代的时候,清明节的影响到了鼎盛时期,几乎是和春节同等重要的节日。
  即使是现在,在很多地方,清明节也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有的打工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是在清明节的时候,是必须要回家祭祖的,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孝。
  说到清明节,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节日——寒食节。在唐朝时,清明节已经和寒食节合二为一,统一称为“清明节”。
  据说在春秋的时候,晋国的王子重耳在逃避迫害,流亡在外的时候,喝了随从介子推割腿肉煮的汤,重耳十分的感动。后来,重耳做了国君之后,也就是晋文公,在赏赐功臣之时,忘记了介子推,但是介子推并没有争功,而是默默的带着母亲,回到了家乡,隐居在了山林里。
  晋文公听说之后,感觉到非常惭愧,于是亲自去请介子推出山。奈何介子推仕途之心已死,不肯出山。
  晋文公于是下令放火烧山,想要逼出介子推。大火熄灭之后,并没有看到介子推的身影,最终在一棵树下,找到了介子推背着父母的尸体。晋文公见状悲痛不已,在装殓时,在树洞中发现一片衣襟,上面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这一天,天下的所有人都不得生火煮食,并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领大臣们祭拜介子推时,发现柳树死而复生,于是将其赐名为“清明柳”,清明节设定在寒食节的后面一天。
  习俗一:扫墓填土
  在清明时,扫墓祭拜是主要的习俗之一。全国各地都如此。但是对于是否能够填土,还有些争议。有的地方说是不能填土,而有的则正好相反,认为是填土迁坟的好时机。地域不同,说法不一。
  习俗二:踏青游玩
  要知道清明扫墓祭祖并不是只有一天,一般在4月5号前后各三天都是可以祭祖扫墓的,有的地方还是前后10天,这样一共就有了20天。像今年因为是闰月清明,在民间的说法就是要提前扫墓,也就是在闰月前就要扫墓了。在你的家乡是这样的习俗吗?
  在清明时节,出去踏青游玩也是非常好的,这个时候草长莺飞、春意盎然,全家出去踏青游玩,即使放松也是增进家人关系,促进和谐的好时机。
  习俗三:吃青团
  青团用是一种名叫“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之后挤出汁液,加入到糯米中,并用豆沙为馅儿,蒸至而成的面团。青团颜色青绿,口味绵软,吃起来清香扑鼻,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在我的家乡这边,一般都是用鼠曲草,或者是艾草做青团。 
12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选自网络,出于分享之目的,内容仅供参考及娱乐,切勿较真,请自行理性认识,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Email:yunshixianzhi@126.com